“水滴清单”于2017年4月在知名平台“夸克仓库”上受到专访,夸克仓库是长沙知名的专门为设计师和手工艺人创业者服务的创客空间,受到了很大的关注。
以下为报道原文转发:
你用过那么多App,拜访过它们的开发团队吗?
其实不难。在我的手机首屏App里,有两款App都出自同一个长沙的开发团队,这两款App是「方片收集」和「水滴清单」。它们同样都很简洁、优雅,并且高效。
较早推出的「方片收集」收获了诸多荣誉,被苹果商店官方连续多次推荐,并入选App Store 2016年度APP,同时还获得小米、华为、魅族、OPPO、豌豆荚等国内几乎所有重要的厂商官方APP奖项和首页精选推荐。
◆ 方片收集的履历金光闪闪
厉害了是吗?
不过我去某小区深处,拜访创业者、设计师田飞和他的团队时,却被楼下的小花园吸引了。那时候,正下着大雨。墙边绿植悠悠,静谧安然。我想,这些家伙就跟隐士似的,悄没声息的影响着数十万用户的生活,同时自己的日子也没有落下。
◆ 通往新世界的小路
今天推荐的是他们的新作:水滴清单。他们说:通过「每件事都需要去完成」 这样的简单仪式,可以帮助我们形成受益终身的时间管理习惯。
很高兴,长沙有这样优秀的创造团队。
◆ Q1 ◆
水滴清单是什么时候正式立项开发的?
去年9月有了初步的想法,在做了一些市场上现有产品的调研之后,10月真正立项。花了一个周末作出可交互原型之后,团队成员都觉得还不错,之后只用了不到两个星期,就把第一个版本做出来了,11月8日在App Store 上线,对的,就是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那一天,和那天许多蹭热点的家伙们一样,我们也蹭热点赶了个特朗普使用清单的宣传海报(笑)。
◆ 水滴上线第一天时蹭热点的海报
当时方片上线不到三个月,用户积累大概是在20W左右,用户数据和产品的状态已经比较稳定了,大的功能都已经实现,同时也得到了不少媒体的报道与宣传,用户的活跃度和评价都还不错。再加上团队也磨合的很好,所以有时间也有精力去做水滴清单的设计与开发。
◆ Q2 ◆
清单效率类APP在APP市场上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了,开发「水滴清单」的决策是基于什么判断做出的?
方片收集在市场上获得了良好的反馈,用户最喜欢的就是它「极简并轻松收集碎片资料」的特性。这事实上反映出今天我们面临的信息获取碎片化的现状,但背后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根源于「时间分配碎片化」,而时间碎片化的结果,就是导致许多任务(包括工作、生活等等)都只能碎片化执行。就产品角度而言,水滴清单是解决碎片化时间条件下的碎片化任务的执行问题。
我们从后台数据中发现许多用户有用方片撰写任务清单的习惯——而至于他们为什么不用日历或者其它待办清单工具,我们访谈时收到最多的反馈就是:麻烦!
之所以使用工具来规划和提醒,是因为时间不够用,需要效率,而许多时间管理产品却扔给用户复杂的操作界面和陡峭的学习曲线,让用户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 水滴清单,用语音说出计划,即可安排任务
我们开始意识到,一款简洁,高效的,从方片收集中分离出来的清单需求,是确确实实存在的。正如行业里有人提到的那样:用极端的意志力,找到价值锚,在1厘米宽的地方,做到1公里深。我们相信在每个细分领域,挖到足够深,都有机会。
另外,一些前期工作也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勇气,这些判断是:
- 对时间的判断——基于「国民总时间」的理论,高价值用户对时间的重视会越来越高。
- 对自身设计优势的判断——我们是一群擅长用最简单方式来解决复杂问题的人,与许多技术驱动的科技公司不同,我们不仅重视技术,同时更是一家设计驱动的科技公司,我们以用户体验及其结果数据来决定产品走向。
- 对用户体验的判断——从方片用户大量的反馈以及许多媒体的赞誉中我们意识到,复杂是今天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因为生活本身已经够复杂了,接触的世界越大,人群越广,事情越多,人们越会追求简单高效。事务清单工具更应如此。
关于复杂,我们还想补充一些观点,许多用户说:你们的产品看上去太简单了!这正是我们一直在追寻的:使用起来极简的产品,并不代表产品本身的简单——正是因为设计者承担了所有的复杂,在用户这端才会感受到极致的简单。而那些貌似复杂、高级的产品,实际上是开发者没有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打磨,就直接将复杂推给了用户。而我们要做的事就是把复杂在我们这里消化掉,以确保用户接收到的产品无比简洁,这就是我们团队的「科技审美」。
◆ Q3 ◆
「水滴清单」从初识开发到正式上线,期间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水滴清单从头到尾的最大困难都只有一个,就是我们想保持界面足够简洁优雅的愿望,与功能迭代增加之间的冲突。
我们想做的事情,就是让用户在一步之内创建或者完成任务,所以不希望破坏简洁友好的界面,想让用户尽可能的少受干扰,最好不要任何其它按钮出现在界面中,所以你会发现除了在第二个版本中,左下角增加了个汉堡菜单按钮之后,我们的主界面就再也没有变化过了。
至于技术和资金方面的困难还好,技术团队是在方片中磨合出来的,在不断探索中,能解决我们需要的所有技术问题,奖金方面感谢我们慷慨的投资人,所以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 Q4 ◆
「方片收集」和「水滴清单」的风格非常鲜明,都是极简的,以黑白为主色调。包括在交互上,坚持「大拇指原则」、「不打扰 / 打断用户原则」等。这表现的是你个人的审美偏好,还是产品设计的必需?
您提到的这些原则——这些都是极致效率和极致审美的必然。一个产品的外延,当然不可避免的会含有它的创造者审美的原因,同时,也会受我们对于时代趋势判断(这点在前面已经提及),以及我们的用户模型的影响。
效率工具使用者,他们会有一些共同特点:
- 珍惜时间,有强烈的时间管理和规划意识。
- 勤奋自律,希望能控制自己的人生节奏。
- 聪明,善于逻辑、思考和推演。
- 重视生活品质。
这样的用户,我们必须帮助他们用最短的操作路径实现功能需求,这正是他们所需求的极致。同时,这样的用户,我们的产品怎么忍心给予他们干扰:比如跳出一个无关的广告…
◆ 大拇指原则:100% 的高频操作100% 用大拇指能完成
◆ Q5 ◆
说说「水滴清单」不同版本迭代演进的情况吧。
水滴日历是一个非常全能的时间管理和待办事项工具,我们采用了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敏捷开发原则。
第一个版本:目标是实现快速语音安排事项,没有分类任务,没有循环事项,也没有日历,只是最简单的「最快清单」功能,仅凭最快最简洁这一特性,就收获了大量用户好评。
之后,在主界面几乎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按照用户需求强烈的程序,逐步增加和迭代了一系列功能,包括:
- 分类清单;
- 印象笔记备份;
- 清单分享;
- 打卡;
- 积分;
- 循环任务;
- 日历;
- 以及通过「实验室」来增加的一系列可选功能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App Store上看看我们的版本记录。
◆ 水滴清单主界面功能极度克制,将更多功能藏入「实验室」,由用户自行决定是否需要。
◆ Q6 ◆
为什么会选择把团队迁到小区里?
在15年10月,我们团队以阿里巴巴创客创业大赛全国总冠军和云栖大会路演冠军的身份入驻阿里巴巴创新中心设置在雨花区的孵化器。在这里,我们得到了雨花区政府和阿里巴巴许多诚挚和真实的帮助,经历了一段非常难忘的发展。
去年从孵化器毕业,同时,我也希望能有一份更适合我们这个「90后宅团队」的空间——一种更像「家」的空间。我理想中的工作环境是可以坐着,或者躺着,或者趴着工作——以任意觉得舒适的状态进行创造的环境。最好能有个院子,养点花,吹吹风,不用回答宇宙难题:今天吃什么。
所以在2016年的夏天,趁着团队封闭式开发的机会,我们所有成员来到雨花区一处安静的,紧邻大学的民宅,并请了一位和蔼的大叔为大家改善伙食,在这里一起工作,吃住。白天做设计和开发,晚上一起打球、运动,周日一起爬山、出游,将团队的工作氛围、效率与工作配合都进行了建设磨合。效果还不错,当然,我们在阿里云孵化器还保留了联合办公空间,未来随着销售业务的增长,部分团队还需要持续在孵化器工作。
◆ 水滴清单的创造者们,在他们的「禅房」中合影
◆ Q7 ◆
「水滴清单」发布后收到的反馈是否达到了预期?
水滴清单在没有任何用户和媒体推广的测试期间,获得了16000多个种子用户,这个数字纯粹通过用户之间的相互推荐得来的,在苹果商店的综合产品好评率达到了95%以上。
◆ Q8 ◆
用过「方片收集」和「水滴清单」,这两个产品都隐藏有类似于黑科技的功能,一旦设置成功,就超级好用。但对于我这样的小白来讲,需要详细的教程。这是刻意为之还是产品研发中的妥协?
这个是跟我们的设计原则有关的,我在产品设计中遵循着帕累托法则,也就是我平常所说的二八定律。事实上,在软件工程领域,在80%的操作事实上是针对20%的高频功能,也是籍于此,我们在产品初期,只完成并展示20%最重要的功能就将产品投入使用了。而其余80%甚至更多的功能,则会根据用户需求的强度,在未来迭代更新中逐步推出。
所以,你看到的,就是最简单的,能满足大众用户和小白用户的主需求就可以了。而其它的高级设置功能甚至是黑科技,往往以「彩蛋」的形式,等待着高级玩家的探索和发现,对他们来说,那是惊喜和成就感的获得。
比如,在「水滴清单iOS」中,你连续使用几次「语音安排任务」的功能,就会跳出一个小彩蛋,教你如何在手机桌面添加一个「语音快捷方式」,一旦设置成功,效率甚至比Widget 和 3D Touch还要快。
再比如,我们独创的「三段式日历」,看起来很奇怪,与普通日历完全不同,但若明白了背后的「关心你何时有空」的哲学,就会非常欣喜。
◆ 水滴清单首创的三段式日历,上中下三个点分别代表上午、下午和晚上,白色圆圈代表有空
◆ Q9 ◆
从「方片收集」到「水滴清单」,是不是更聚焦了,对用户的需求了解得更透彻了?讲讲您在创业过程中的「认知跃迁」吧。
从产品解决问题的角度,确实是是更聚焦了。比如「水滴清单」,就极度聚焦:最忙碌的人们提供最简洁的时间规划产品,帮助他们安排任务、规划时间,并在关键时间提醒他们。
至于需求和认知,在长久的产品创造和试错中,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了许多原来以为自己已经理解的道理,特别是对于精益创业和单点突破的理解。同时,产品是由一群小伙伴们共同创造出来的,我们还学会了如何更好的与人合作,共同成长,以及寻求帮助。我们的志愿者用户帮助我们消灭了不少产品bug,扩大了认可人群,他们还帮助我们建立了多语翻译的流程。
感谢他们。
至于「认知跃迁」这个话题,不管在创业的过程中,还是在整个人生之中,都有意义。认识不断发生变化、跃迁、升级将会是常态,所以应该无畏变化,拥抱变化。而在创业过程中我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对减法的理解。
作为一个设计师,在过去10年为包括诺基亚和吉利在内的许多企业提供设计服务的过程中,我在视觉,品牌,产品到新媒体、交互这些领域都曾做过不少工作和探索。这些经历让我的技能和视野都得到了很大成长,我一点也不觉得那有什么问题。
不过,真真正正做一件极致的产品的愿望促使我和伙伴开始创业,而创业是对专注要求极高的一件事,它几乎是需要你调动所有的能力的资源来为一个专注点服务,从而达到这个领域的极致——特别是在互联网产品领域,人们永远只记得也只认可最好的那一个。因为在兴趣,专业这些领域,我训练自己一直在做减法,以保持对产品的专注,进而开始理解对「产品需求」做减法——最大的感受就是,减到减无可减后发现,原来还可以再减,每次剪掉一些执念和偏见,更清晰的认知目标和价值,这不仅对产品有帮助,对创业和自我也有价值。
减法真的很困难,但是非常有帮助。你必须去尝试才能理解它。
你可以尝试用简单到极致的「水滴清单」去减少你的事项,安排你的时间——尝试一次只做一件事,做到极致。
·END·
网页报道详见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S9wiQuabou_SJvogrUFORA